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一卷第四章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一卷第四章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内容

第一章的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1949—1956。主要讲述的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以及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一卷第四章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一卷第四章第三节

第一张共有7小节内容,分别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巩固

社会改革全面展开

统一财经与恢复国民经济

独立自主外交和抗美援朝

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工业化起步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由当代中国研究所著,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发展历程,解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实践以及在中国语境中的运用,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宝贵经验及对后人的启示,证明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具有光明未来的一种选择。

作者简介:

当代中国研究所,是1990年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专事编纂、研究和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机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直接管理。

组织出版了《当代中国》和《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简史》等系列丛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序卷与一至四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多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丛书”多卷本等国史类著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新中国(1949—1956)

第一节 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一、“人民共和国”建国方略的形成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三、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

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五、民族识别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六、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小结

第二节 新中国经济制度的确立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巩固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和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四、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小结

第三节 新中国文化事业的起步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确立

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三、三大思想文化批判运动

四、文字改革和旧有教育制度的改革

小结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改革

一、剿匪反霸和清除旧社会遗毒

二、城乡基层组织的重构和旧有社会组织的改造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实施

小结

第五节 新中国对外交往的初步展开

一、“三大外交方针”与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

小结

第二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中国(1956-1966)

第一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建设

一、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矛盾学说

二、从反右扩大化到反右倾斗争

三、社会主义城乡教育运动

小结

第二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建设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纠“左”的努力与国民经济的调整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

小结

第三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建设

一、“双百”方针与“文化界的春天”

……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和“在徘徊中前进”时期的新中国(1966-1978)

第四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中国(1979-1992)

第五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阶段的新中国(1992-2009)

主要参考书目

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第四章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第四章内容如下: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2、跨世纪发展战略和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3、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

4、祖国统一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5、开拓外交工作新局面。

6、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主题思想:

坚持“国史”定位,着眼于整个国家,致力于说清楚国家政权机关如何贯彻路线、方针和政策,说清楚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队、国防、外交等各项事业是如何发展进步的,全景展现治国理政的实践与成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第一节伟大的民族与伟大的祖国

第二节筹备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第二章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1949-1952)

第一节实施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

第二节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第三节巩固人民政权与抗美援朝战争

第四节社会建设、民主改革和城乡社会生活

第五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和外交工作

第三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良好开端(1953-1956)

第一节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

第二节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节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第四节工业化起步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第五节前所未有的文化社会进步与国防建没

第六节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行和平外交

第四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1956-1960)

第一节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成果

第二节执政党整风与反“右派”斗争

第三节“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第四节纠“左”的错误与庐山会议

第五节政治建设以及政治体制的变动

第六节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与统一祖国的进展

第五章在调整中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60-1966)

第一节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第二节发展文教、科技、国防、卫生、体育事业

第三节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

第四节政治调整与“四清”运动

第五节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和10年建设成就

第六章人民共和国发展中的10年内乱(1966-1976)

第一节“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第二节全国性内乱与健康力量的抗争

第三节纠正错误的努力与挫折

第四节经济的起伏与政治、文化、外交工作

第五节全面整顿与反整顿的较量

第六节“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第七章开辟人民共和国历史新时期(1976-1982)

第一节各项工作的恢复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第二节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第三节国民经济调整与全面系统地拨乱反正

第四节走上改革开放之路

第五节推进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

第六节外交战略的调整与实施

第八章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982-1987)

第一节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

第二节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全面展开

第三节科技教育改革与文化社会发展

第四节军队改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

第五节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推进

第九章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与经受严峻考验(1987-1992)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基本路线

第二节制定“三步走”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

第三节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第五节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

第六节打破西方发达国家的“制裁”和对外关系的发展

第十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992-1997)

第一节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第二节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第三节制定跨世纪的宏伟纲领与实施宏观调控

第四节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五节经济社会建设与人民生活

第六节开创全方位外交的新格局

第十一章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新世纪(1997-2002)

第一节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二节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三节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特大自然灾害

第四节经济社会变化与科技事业发展

第五节继续拓展全方位的外交新格局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第六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实施“走出去”战略

第七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第十二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2002-2009)

第一节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二节确立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节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第四节发展科技文化和进行文化体制改革

第五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六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第七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争取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八节和平发展新外交与统一祖国新进展

结束语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伟大成就与今后的考验

主要参考文献和书目

后记

……

作者:靳德行主编

ISBN:7810182757

页数:426

封面形式:简装本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4-1

内容简介

这次修订在基本保持原书通史体例的基础上,对原书的观点、内容、章节布局、内容取舍、资产筛选等问题,作了大的补充和调整。具体情况是:

一“国史”是中国通史的一部分,在体例上对各章的章题表述作了统一整合,以进一步体现通史的特点;在内容上,补充了当前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为不超出原书稿的总字数也删掉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

二、新增补一章,使原书的全五章布局,成为现在的全六章结构,时间的下限也由原书的1992年顺延到2004年。

三、新增补台、港、澳地区的内容,其内容每章中用一节的篇幅出现。

四、对原书稿中的某些观点、提法,作了进一步斟酌,力求在行文中用词适度,不妄加褒贬,同时,在文字上也作了进一步润色.

五、对原书稿中的不规范注释,一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改正,并在文后附参考书目;插补图片50张。

本书目录

修订说明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1949年9月~1952年12月)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二节民主革命任务的基本完成

第三节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第四节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五节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第六节国防建设和外交关系

第七节思想、文化、教育、科技

第二章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3年1月~1956年9月)

第一节过渡时期总路线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节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国防建设和外交关系

第五节台湾的政治与经济

第六节思想、文化、教育、科技

第三章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6年9月~1966年4月)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

第三节“左”倾错误的纠正与反复

第四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第五节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

第六节国防建设和外交关系

第七节台湾的政治与经济

第八节思想、文化、教育、科技

第四章“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第一节“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第二节全国大动乱

第三节林彪集团的形成和覆亡

第四节各条战线的整顿

第五节“四五”运动和粉碎“四人帮”

第六节“文化大革命”中的国民经济

第七节国防建设和外交关系

第八节台湾的政治与经济

第九节思想、文化、教育、科技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时期(1976年10月~1989年6月)

第一节在徘徊中前进

第二节历史性转折

第三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第四节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第五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六节“一国两制”方针的构想

第七节国防建设和外交关系

第八节思想、文化、教育、科技

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1989年6月~)

第一节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

第二节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指导思想

第三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纲领的提出

……

后记

参考书目

本文链接:https://www.reyaji0316.com/lushi/124502.html

猜你喜欢